三月十五日,董文才向記者講述被幫助的經(jīng)歷。記者 何賽格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消息,3月15日,暖陽下的楊家坪街道人流熙熙攘攘。重慶日報記者在靠近軌道2號線的如家酒店,見到了第一次來重慶旅游的上海八旬老人董文才。兩天前,給重慶日報客戶端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寫信的正是這位老人。
一封感謝信
“這件事,讓我終身難忘!”3月13日下午,重慶日報客戶端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收到一封落款“老人董文才”寫來的感謝信。
感謝信詳細敘述了老人乘坐高鐵到達重慶后轉(zhuǎn)乘軌道交通的暖心經(jīng)歷。他說,自己是上海人,第一次到重慶來,就感受到重慶人民的熱忱!吧硖幃愢l(xiāng),重慶人助人為樂的行為,讓我們深受感動!”“我們從內(nèi)心深處,感謝重慶這座可愛的城市!也深深感謝可親的重慶人民!”
老人言辭真切,數(shù)次提及令他感動的瞬間。其中一幕這樣寫道:“更讓人感動的事情出現(xiàn)了:BA01258這個好青年,把我這個150斤重的老人,背起來,就往天橋上走,那么長的橋,那么多的臺階,一直背到頂上,我聽到了他急促的喘氣聲。”
接到來信后,本報記者撥通了老人留下的手機號碼。
老人自述:感謝信當晚寫成
當記者出現(xiàn)那一刻,老人十分激動,伸出手緊緊握住記者的手說:“重慶日報是重慶最有影響力的媒體,記者同志你一定要幫我找到好心人,表達我對重慶市民的感謝!”
“3月9日的經(jīng)歷深深觸動了我,當天晚上我就寫信給重慶市委、市政府以及軌道交通集團,希望市領導能看到這封信!倍牟攀巧虾J虚L寧區(qū)北新涇第三小學退休老師,也是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會員。這次來重慶,是因為女兒要來重慶辦事,董文才和孫女順便跟著來旅游。
3月9日下午,董文才和女兒、孫女三人乘坐高鐵到達重慶西站。董文才腿腳不便坐著輪椅,女兒和孫女各自拖著拉桿箱,拿著大大小小六七個旅行包。
“我是第一次來重慶,女兒來過幾次,但重慶變化太大了!”董文才說,女兒說上一次來重慶時,環(huán)線重慶西站還沒有開通,她也不知道該乘坐內(nèi)環(huán)還是外環(huán)方向的列車去楊家坪。
此時,一位叫史丹的安全員告訴他們:“外環(huán)近,你們到謝家灣后再換乘2號線,一站后就能到楊家坪!彪S后,史丹還一路引導他們到站臺中間車廂候車,并提醒中間車廂容易坐到位置。
就這樣,他們乘坐環(huán)線到了謝家灣。在換乘2號線途中,一個坡度大的長梯道讓一家子犯了難。這時,一名保安喊來同事幫忙,還背起老人爬上了樓梯。送董文才一家進站后,保安迅速離開,董文才連說謝謝的機會也沒有。不過,同行的孫女拍下了他的工號——“BA01258”。
入住酒店當晚,老人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感動,當晚就寫下了感謝信。幾天后,他陸續(xù)向重慶市委、市政府和軌道交通集團寄出了信件,并給本報客戶端民生頻道“市民有話說”欄目發(fā)來了信件原文。
尋找工號“BA01258”
收到董文才老人的感謝信后,記者第一時間委托重慶軌道交通集團尋找包括工號“BA01258”在內(nèi)幫助過董文才老人的員工,但第一天沒有消息。3月16日,當?shù)弥切⿴椭^董文才的員工已找到,記者立即前往采訪。
3月16日下午2點30分,記者在環(huán)線謝家灣軌道站見到了“BA01258”本人。他叫莫硯華,今年21歲。細細打量莫硯華,記者還有點不相信:這位個子不高,也不健碩的年輕小伙子是如何背起了身高1.75米、體重150斤的董文才?
莫硯華也看出了記者的疑惑,“莫看我身高只有1.65米、體重不到130斤,但力氣大喲!”莫硯華還記得3月9日下午4點左右,他剛好在站臺大廳值勤。接到車站值班站長通知后,莫硯華將老人一路護送到4號出口。
“我還是不放心,他要去2號線換乘必須要過一個大臺階,坐著輪椅根本上不去!背稣竞,盡管老人告訴他不用再麻煩了,但莫硯華預料到了董文才的困難,并沒有離開,而是悄悄尾隨其后。
董文才確實被難住了。在其束手無策時,莫硯華立即上前安慰:“您在原地稍等下,我去叫同事幫忙!
莫硯華很快叫來了同事牟清海和謝小剛。牟清海還記得當時的情形:莫硯華不由分說就蹲下身子背起了董文才,牟清海則在后面托穩(wěn)董文才的臀部。其他乘客見狀紛紛讓出了一條“綠色通道”。“很多人在看我們,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目光里有感動,更有對我們的認可!”
莫硯華一口氣把董文才背了上去,另一位同事謝小剛則把輪椅抬了上去。
記者在現(xiàn)場數(shù)了下,這一坡階梯共有76級臺階。即使在無負重情況下,乘客想一口氣登完階梯也不輕松。
董文才還記得,不少路過的市民主動幫其提包裹,“第一次來重慶便被熱心的市民所感動,我去過很多城市但還是第一次受到這么多陌生人的關心!
進站后,2號線工作人員還為董文才老人啟動了無障礙升降設備,讓他平穩(wěn)到達候車站臺。
對話>>>
董老師,您在重慶玩得開心嗎
找到莫硯華后,記者電話連線了董文才老人,兩位只有一面之緣卻相互牽掛的朋友聊了起來。
莫硯華:董老師,您在重慶玩得開心嗎?
董文才:這幾天我和孫女在楊家坪街道附近轉(zhuǎn)了轉(zhuǎn),不過你知道我腿腳不便也不能走太遠。
我最遠就是到了重慶動物園。其實,我想去的地方比較多,如果身體允許的話還想去朝天門、洪崖洞看看。比起游山玩水,我在離開重慶前最想做的還是找到你們,再次當面感謝下!
莫硯華:董老師,您不要客氣,這是我們每一位軌道員工都應該做的。
董文才:我回上海后也會把我的經(jīng)歷分享給上海媒體。重慶市民踐行雷鋒精神的行為,讓人感到很溫暖。
莫硯華:董老師您退休前在學校教哪一科?
董文才:其實我是一名數(shù)學老師,但特別喜歡音樂,我寫了很多歌頌祖國的作品。今后我還要為重慶寫歌,贊揚熱情好客的重慶市民!
汽車行駛在重慶市黔江區(qū)中塘鎮(zhèn)雙石村的“掛壁公路”上。楊敏攝 重慶黔江:“掛壁公路”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近年來,黔江區(qū)加大“四好農(nóng)村路”建設力度,在峽谷、溝壑、懸崖、絕壁上修建了一條條“掛壁路”“盤山路”!【詳細】
村民在重慶市墊江縣沙坪鎮(zhèn)畢橋村高標準農(nóng)田水稻基地用農(nóng)機收割水稻。龔長浩攝 重慶墊江:農(nóng)機助秋收 立秋后,重慶市墊江縣45萬畝水稻相繼成熟,稻田到處可見收割機搶收糧食的場景。…【詳細】
川渝滇黔藏“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上線 人民網(wǎng)重慶8月20日電 (劉政寧、周小平)20日,由川渝滇黔藏西南五省區(qū)市聯(lián)袂打造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正式上線,將為企業(yè)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據(jù)了解,新上線的“跨省通辦”服務專區(qū)是為貫徹落實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