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重慶人還是外地人,一說到重慶,必然會想到解放碑。
許多游客游覽了解放碑的繁華,到八一路好吃街吃碗地道的酸辣粉,再走到山城小湯圓的位置,解放碑之行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關于解放碑,關于其附近的老重慶故事,才剛剛開始。
解放碑
解放碑三個字,對于眾多外地游客來說是網(wǎng)紅打卡地,可對于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來說,它就是時代的身影,是這個城市的名片。
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抗戰(zhàn)期間,侵華日軍為了徹底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意志和決心,對大后方實施了無差別轟炸。在多年的轟炸之下,重慶人民越戰(zhàn)越強,此時,象征中華民族堅強不屈之精神的“精神堡壘”在1941年底建成。
精神堡壘于建成后,外表涂成奶黃色,在一片灰黑色城市建筑中甚為鮮艷醒目。但這引起了市民的擔心,精神堡壘極易成為敵機目標,后來經(jīng)商酌,于1942年4月將其涂刷成灰色。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時任重慶市市長的張篤倫于1946年10月9日在市政府第336次市政會上提出并決定,在原精神堡壘舊址上,建立宏偉的“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
1950年7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fā)布告示,將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改名為“解放碑”。但此時最后名稱并未確定,當時有兩種方案,一為“西南解放紀念碑”,一為“重慶解放紀念碑”。9月18日,市政府再次請示西南軍政委員會,得到批示,改“抗戰(zhàn)勝利紀功碑”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親自題寫了碑名,在1950年國慶前夕更名完成。
解放碑是重慶城最繁華的商業(yè)地段,是重慶人民心目中的地標建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它28米的高度足以傲視四方?呻S著城市的發(fā)展,解放碑地區(qū)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星羅棋布,但所有這一切,都絲毫無損解放碑本身的篤定與莊嚴,它默默地見證著重慶歷史的發(fā)展變遷,見證了人民生活的安定富足。
凱旋路電梯
來到凱旋路,可以投幣或用公交卡坐電梯,也可以像住在這里的老街坊那樣爬坡上坎。去凱旋路坐電梯,也是體驗老重慶生活的一種方式。
解放東路和解放西路
舊時因水路交通便利,下半城是重慶城最繁華的地段。朝天門、太平門、望龍門、南紀門等各自林立,湖廣會館、江全泰號、藥材公會等會館商號繁華,解放東路、解放西路一帶更是母城的政治、經(jīng)濟、金融、商貿(mào)的中心。一塊塊石磚,一片片青瓦,它們承載著歷史矗立至今。
白象街
相傳,城墻邊原來有一巨石,形狀像一頭象,取名白象。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nèi),白象街是重慶城最豪華的街道之一。
望龍門纜車舊址
望龍門纜車,曾經(jīng)是重慶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以前,纜車是8分鐘一班,快的時候還會加班次,和現(xiàn)在的軌道交通不相上下。
望龍門纜車舊址,它上端連著解放東路,下端連著長濱路。沿小巷拾級而下走到最底,從長濱路方向往上看,該舊址處在一片民居和一排圍墻中間。
謝家大院
謝家大院位于重慶渝中區(qū)道門口太華樓二巷2號,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謝家大院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房子四進,進門就是“侯門似!钡母杏X,房屋兩廂兩層,大廳空高近10米,屋內(nèi)廊柱全是喜慶的朱紅油漆,門梁和檐角鏤雕,貼金線金箔,具有極高文物價值。
東水門
東水門在老重慶城的正東,沒有甕城,城門沒有面江,是僅存的兩道古城門之一。這里曾是人們渡過長江去南岸的要道,也是外地商賈云集之地。
湖廣會館
走出東水門就是湖廣會館了,左側(cè)是東水門大橋,頭頂能看到長江索道,汽車在上面,軌道在下面,索道在天上呼嘯而過。從東水門城墻走出去,有地下通道可去到湖廣會館和東水門大橋。
來源:華龍網(wǎng)、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