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9月底完工
預計國慶假期向市民開放
五月十九日,渝中區(qū)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現(xiàn)場,工人正在加緊施工。首席記者 龍帆 見習記者 劉旖旎 攝\視覺重慶
5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發(fā)展改革委獲悉,位于渝中區(qū)的市級重大文化體育項目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將于今年9月底完工,預計國慶假期向市民開放。
對重慶來說,大田灣體育場意義非凡。市發(fā)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大田灣體育場建成于1956年,是新中國第一個甲級體育場,承載了“體育強國”夢,也見證了重慶體育的數(shù)十載發(fā)展歷史。
并且,大田灣體育場的建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體育場的碉樓、紅墻、拱窗、白玉欄桿等元素充滿濃郁的中國風,其橢圓形的建筑平面又體現(xiàn)出與國際接軌的特點。
但是,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歲月的洗禮,大田灣體育場的功能已不滿足需求,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2019年12月,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qū)保護提升工程啟動。按照市政府要求,市體育局牽頭對大田灣體育場實施保護、修繕、利用,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2020年6月,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正式開工,計劃總投資5.7億元,以文物保護為前提,主要開展新建、修繕和拆除等工作。
截至今年4月,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累計完成投資4億元,非文保形象進度完成75.5%,文保部分形象進度完成72%。
市發(fā)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后,大田灣體育場包含人造草足球場和標準400米跑道,室外生態(tài)體育公園包含籃球場、網(wǎng)球場、氣排球場、乒乓球場和門球場,將成為全民健身綜合體,同時還可承辦一些全民健身類活動及企事業(yè)單位、中小學生運動會等。
該負責人表示,以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為代表的市級重大文化體育項目是推動重慶文化體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抓手。針對大田灣體育場的保護與利用改造,能加強歷史文物保護,夯實體育強市基礎,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促進文化、體育事業(yè)融合發(fā)展,增進民生福祉。
據(jù)介紹,今年市級重大文化體育項目共計64個,總投資1033.8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02.2億元。1至4月完成投資34億元,投資進度達33.3%。
新聞縱深>>>
重慶體育在這里起跑
——大田灣體育場的前世今生
大田灣體育場,對重慶人而言,不僅是一座體育場,更是一種拼搏向上的城市精神的象征。
大田灣體育場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樣的?5月19日,記者進行了梳理。
13.2萬人義務參與大田灣體育場建設
大田灣體育場,是一座與人民緊密相連的體育場。
重慶市大田灣全民健身中心主任唐明星介紹,大田灣體育場建成于1956年2月9日,當時名為重慶市大田灣體育場,占地面積97500平方米。體育場的內場是草地,外側有一條300米的白色跑道,內側有一條用紅色煤屑鋪成的400米跑道,可容納4.5萬名觀眾。
大田灣體育場竣工后,舉行了重慶市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這一歷史時刻,深深銘刻在許多老重慶人心中。
“用重慶話來說:‘霸道’(厲害)!”75歲的重慶市民孫永健當時還是一名小學生,但至今對當年全市人民振奮的體育熱情記憶猶新。
他回憶,當時,無論年齡、性別、職業(yè),所有重慶人都為重慶擁有高標準的體育場而驕傲。每逢舉行體育活動,大田灣體育場總是人潮涌動,熱火朝天。
孫永健還記得,父母曾告訴他,大田灣體育場是市政府機關干部和全市市民共同參加義務勞動,用雙手填平大田灣原有的深溝后建成的。
一組數(shù)字可以印證孫永健的記憶——據(jù)統(tǒng)計,1950年11月到1951年4月之間,共有13.2萬人參與大田灣體育場建設的義務勞動。
大田灣體育場的設計者,是重慶市設計院原院長、總建筑師尹淮。1956年9月,他在《建筑學報》上發(fā)表論文,講述體育場的建成過程。文中,尹淮飽含深情地寫道:“重慶市大田灣體育場的建成,對今后西南地區(qū)在體育運動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起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奧運冠軍施廷懋曾在這里受訓
如今,尹淮和萬千重慶人的期盼,已經(jīng)實現(xiàn)。
唐明星表示,多年來,大批重慶體育健兒從大田灣體育場出發(fā),走向世界,為國爭光。跳水項目奧運冠軍施廷懋,就曾在大田灣體育場接受體能訓練。
再往前追溯,大田灣體育場還見證了中國體育史上歷史性的一刻——1965年10月24日,重慶籍田徑名將陳家全在大田灣體育場的煤屑跑道上,跑出了百米10秒的優(yōu)秀成績,追平當時的世界紀錄。
為此,新華社和人民日報相繼發(fā)布消息:“陳家全是世界上第五個跑得最快的人!”并號召各行各業(yè)向陳家全學習。
但隨著歲月變遷,大田灣體育場逐漸年久失修。
2005年,因建筑年代久遠,市設計院鑒定大田灣體育場看臺為危險建筑。2017年的《大田灣體育場現(xiàn)狀測繪報告》指出,由于建筑使用年限較長,看臺結構存在安全隱患,存在墻體老化、抹灰脫落等問題,建議立即進行加固與保護修復。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加緊推進大田灣體育場工程。2020年6月30日,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正式動工。
將保留原本氣質,成為全民健身中心
記者了解到,完成保護利用改造的大田灣體育場,仍將保留原本的氣質。
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文保修繕設計負責人、重慶大學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歷史建筑分院院長胡斌介紹,大田灣體育場的建筑工藝極具民族特色,特別是碉樓、紅墻、拱窗、白玉欄桿等元素有濃郁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貌特征,堪稱經(jīng)典。
“本次修繕從體育場的建筑材料和修建工藝,都按照當年原貌全部還原,做到‘修舊如舊’!焙蟊硎尽
記者獲悉,大田灣體育場建筑中的傳統(tǒng)特征元素將全部保留并復原。其中,碉樓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都很好,主要對其抗震性進行提高,同時清理外墻,按照傳統(tǒng)工藝進行粉刷。白玉欄桿的殘損構件也將用原材料、原工藝和原做法進行補配。
保留“氣質”的同時,今后的大田灣體育場整體也將迎來提檔升級。
唐明星介紹,保護與利用工程的目標為“打造全民健身中心,建設生態(tài)體育文化公園”,以體育場整體修繕及功能完善為核心建設內容,在保護的前提下利用內場地下空間建設地下停車庫,完善配套功能,優(yōu)化周邊交通組織;同時敞開外場空間,修建體育生態(tài)公園,讓體育與生態(tài)、體育與環(huán)境、體育與文化更好地融合。
下一步,市體育局將與渝中區(qū)政府共同把大田灣片區(qū)努力打造成為市民健身首選地、西部體育消費先行區(qū)、全國知名體文旅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西部體育總部企業(yè)集聚區(qū)和市民高品質生活展示地。(記者 申曉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本網(wǎng)專稿
- 有一種重慶人的幸福,叫“開往春天的列車”
-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時,一列列軌道列車“穿行”在浮圖關半山崖線步道附近那片花海之間…… 重慶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從重慶開向世界”,不僅引來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也讓華春瑩發(fā)文點贊,向全世界推薦。 華春瑩點贊截圖 從引進單軌技術,建成中國西部地區(qū)首條城市軌道交通,到建成世界上運營里程最長的單軌交通系統(tǒng),再規(guī)劃到2035年重慶軌道交通形成“22線一環(huán)”……山城市民不僅實現(xiàn)了軌道出行的夢想,軌道交通也成為了這座城市流動的風景線,為市民的生活增加了幾分小確幸!